一、他们还能笑,但内心已被掏空
“我家孩子成绩也不错,看起来也挺正常,怎么就说抑郁了?”
“是不是在网上看多了,跟风说自己抑郁?”
“青春期不都这样吗,过一阵子就好了吧?”
这些话,是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情绪问题时的第一反应。我们总以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充满活力的阶段,但近年来,与此相矛盾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了抑郁的困境。
二、青少年抑郁到底是什么?
很多家长误以为“抑郁就是心情不好”,但青少年抑郁并不仅仅是“多愁善感”或“想不开”,它涉及情绪、思维、身体、行为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变化。
青少年抑郁的常见表现:
情绪低落:不是一时的难过,而是长时间的心情压抑,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
脾气暴躁:青春期的孩子抑郁时,往往表现为易怒、叛逆而非“悲伤”。
兴趣缺失:原本喜欢的活动突然提不起兴趣。
学习退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成绩下滑。
社交退缩:不愿与人交往,拒绝参加集体活动。
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失眠等,医学检查却找不到病因。
自我否定:频繁说“我没用”“我不被需要”。
自残或自杀倾向:有些孩子会割腕、吞药,甚至尝试自杀。
这些表现往往被误解为“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叛逆期”“懒惰”,从而被忽视甚至惩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心理困境。
三、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抑郁?
1、家庭因素:爱的方式出了问题
高压式教育:过度关注成绩、忽视孩子情绪。
情感忽视:父母很少真正倾听孩子的感受。
控制型养育:剥夺孩子的选择权、独立性。
家庭冲突:父母长期冷战、争吵、离异等。
很多青少年在咨询室里说:“我不是不努力,而是不想活得那么累。”“我不想让爸妈失望,但我真的撑不住了。”
2、学习压力:无法喘息的竞争
教育体系竞争激烈,尤其在初高中阶段,升学压力如影随形:
分数决定一切,导致“失败=无能”。
学业任务繁重,缺乏休息与兴趣时间。
成绩好的孩子承受“不能掉队”的焦虑。
成绩差的孩子承受“被放弃”的绝望。
3、社交困境:孤独的朋友圈
同伴排斥、校园欺凌。
社交媒体带来的比较与焦虑。
无法真诚表达情绪,怕被嘲笑或误解。
4、自我认同的混乱
青春期是一个“我是谁”、“我想要什么”的探索期。如果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打击(如被否定、被标签化),很容易出现自我价值感低下,发展为抑郁。
四、心理咨询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心理咨询不是“讲道理”,而是“陪走心路”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帮助孩子探索情绪、理解自己、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过程是怎样的?
初步评估:了解孩子的现状、心理特点、家庭背景等。
建立关系:建立信任感,这是任何有效咨询的前提。
深入工作:帮助孩子表达情绪、觉察认知、尝试新的应对方式。
家庭沟通:在适当时引导家长参与,促进家庭关系修复。
巩固与结束:帮助孩子将咨询中的成长内化到生活中。
五、案例分享
案例:高二男生小轩——“我笑着,但我很累”
小轩是重点高中学生,成绩优异,但常常说:“我感觉自己像机器。”
他开始失眠、胃痛、厌学,甚至有过自残行为。父母起初难以接受,觉得“他就是不够坚强”。
在咨询过程中,小轩逐渐表达出他长期以来的压力和自我否定,心理咨询师帮助他梳理情绪、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并引导他尝试表达需求。父母也参与了家庭咨询,学会了倾听和支持。
三个月后,小轩情绪稳定,成绩有所回升,更重要的是,他开始主动与父母沟通:“我以前总是怕让你们失望,现在我希望你们看到真正的我。”
天津青少年心理疏导:1852286809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