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孩子出现的这5种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调整!

发布时间:2025-09-08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39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一、开学焦虑:从“放假综合症”到“校园恐惧”

许多孩子在开学前几天或开学初期会出现以下表现:

睡眠紊乱,晚上难以入睡;

早晨起床困难,情绪低落;

提及上学时出现焦虑、哭闹、沉默不语;

出现身体症状,如腹痛、恶心、头晕等,但无明显生理病因;

这些问题被称为“开学焦虑”或“学校适应障碍”。

案例:

7岁的明明在开学前一晚开始哭闹,说“不要上学”,还说“肚子疼”。家长带去医院检查后没有发现问题。开学当天,他情绪崩溃,在校门口死活不肯进去。

明明的情况是典型的学前焦虑。假期的舒适生活与学校的规律作息形成巨大反差,加上对新老师、新同学的陌生感,使他产生了心理上的强烈抗拒。

二、注意力不集中:从“神游课堂”到“学习拖延”

开学后,部分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涣散,出现以下行为:

上课东张西望,无法集中听讲;

写作业时间拖沓、频繁分心;

完成作业质量差,粗心大意;

玩手机、看电视时却很专注;

这类情况常被误认为是“懒惰”或“故意”,但实际上可能涉及注意力缺陷或心理疲劳。

案例:

10岁的乐乐开学后常常上课发呆,作业总是做不完。老师反映他上课“不在状态”,家长也发现他总说“很累,不想学习”。

乐乐的问题不只是注意力缺陷,还有心理动力系统的低效运转,背后可能存在情绪压抑或对学习的负面联想。

三、社交退缩:从“不敢说话”到“被同学排斥”

有些孩子在开学后表现出强烈的社交焦虑,常见表现包括:

不敢主动与同学交谈;

害怕当众发言,声音极小;

被动等待别人接近,无法建立友谊;

遇到冲突选择回避或独自哭泣;

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社交回避障碍,影响孩子的校园归属感与心理安全感。

案例:

12岁的婷婷在新学期换了班级,开学两周几乎没有主动和任何同学说话。老师发现她下课总是一个人坐着,甚至不敢回答点名问题。

婷婷的问题可能与过往社交经历有关,也可能源自自我评价过低或被排斥的担忧。

四、叛逆情绪爆发:从“顶嘴”到“情绪失控”

部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开学期情绪波动明显,表现为:

对父母发脾气、顶嘴,拒绝沟通;

对老师不尊重,甚至出现对抗行为;

作业敷衍,故意违反课堂纪律;

情绪爆发后自我封闭,拒绝认错;

这种“叛逆期”行为,常常在开学初期集中爆发,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索。

案例:

14岁的浩宇开学第三天就因为不交作业被老师训斥,回家后摔门大吼“我讨厌这学校!”还和父母发生争吵,一整晚不吃饭、不说话。

浩宇的行为是对压力和规则的情绪化反应,背后可能是对自身定位的迷茫,对成长变化的不适应。

五、学习动力下降:从“我不想学”到“学习无意义感”

开学初期,有些孩子会出现学习热情低下,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抱怨学习“太无聊”“没意义”;

课业拖延,考试临阵磨枪;

对成绩不在意,自我设限(如“反正我也考不过”);

这类情况往往与内在动机缺失、成就感匮乏、学习焦虑等心理因素相关。

案例:

15岁的佳佳在开学后频繁说“我讨厌考试”、“读书没用”。尽管她的智力正常,但成绩持续下滑,老师发现她上课消极,作业常常空白。

佳佳的情况反映了严重的学习动力缺失,心理咨询中发现她对自己的能力极度怀疑,且对未来没有清晰目标。

开学后,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上述问题,说明孩子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心理沙盘来做调整。

青少年心理咨询疏导:18522868098(同微信)。

心理健康问题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