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论”主要从认知的发展角度来研究人的社会化,他强调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同化和顺应两种功能。
同化是把环境因素加以过滤和改变而纳入现有的认知结构之中;顺应则是在现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客体时,改变或调整原有的结构而去吸收、掌握新的经验。这样,认识的发展就表现为主体和环境积极互动的过程。因此,社会化不能理解为规范和价值从上一代向下一代简单地传递,个体本身也是他所在社会的道德法则的积极加工者。
皮亚杰特别强调儿童的道德发展,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和其认识发展水平是平行的,即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随着他认知结构的变化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形式操作阶段。在具体操作阶段以前,儿童的思维活动不能脱离眼前的现实。到了具体操作阶段,特别是到了形式操作阶段以后,儿童就能超越眼前具体的现实而进行想像,进行抽象的和逻辑的推理了。
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现实后果来判断是非,道德判断服从权威,以成年人的观点为标准;在第二阶段,儿童根据行为者的意图来判断行为的是非,并且以自己的观点为道德判断的标准。举个例子来说,处于第一阶段的儿童,看到一个男孩子为了帮助妈妈做事打破子15只杯子,而另一个男孩子企图偷吃果汁时打破了1只杯子的时候,他会认为第一个孩子更坏,即他们判断是非只考虑后果;而处于第二阶段的儿童则会结合行为者的意图,认为第二个孩子更坏。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