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传递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具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图书、电影等。它作为面向大众的信息沟通的各种方式,可以同时、迅速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提供各种不同的社会角模式和流行的价值观,促使人们接受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个体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积极作用
具体表现在:它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唐老鸭”“一休”等电视形象无疑对儿童增强国际意识、了解世界起了很大作用;生动活泼的电视节目向儿童灌输各种道德观念,提高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电视已成为儿童的“第二学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电视可以向儿童传授各种知识,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消极作用
有研究证实,电视缩短了儿童的注意力的间隔时间,限制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影响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影响了儿童学习潜力的发展。有些学者认为,电视节目中表现的暴力行为直接影响到儿童的侵犯行为。心理学家班杜拉举过这样一个例子:1966年,美国曾放映过一部《末日飞行》的电视片。这部电视片描写了一个人在飞机上藏炸弹来敲诈一家航空公司的故事。敲诈者用电话通知这家公司,如果给他一笔钱,他就告诉航空公司这颗炸弹藏在什么地方。结果,播出后,美国航空公司一周内就接到了许多类似的电话。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西欧等地相继播放《末日飞行》.都遇到了同样的敲诈电话。由此可见,大众传播不在于以什么样的形式,而在于传播什么样的内容以及对观众的引导是否恰当。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