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的途径

发布时间:2022-07-13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4449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两条途径实现的。社会教化作为一种外在力量,对个体内化是不可缺少的。没有社会教化,就没有个体内化;而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就毫无意义。

社会教化,即广义的教育。它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机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以及法庭、监狱和劳动教养所等;社会化的执行者,是指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及其成员。社会教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有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如各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以及监狱和劳动教养所对违法犯罪者的改造和教育;二是非系统的、非正规的教育,如社会风俗、群体亚文化、传播媒介对人的影响和教育。后者往往在无形之中发生作用,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个体内化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它是个体的内部心理结构同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后者主动加以选择和适应的过程的。社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方面研究实现个体内化的机制,这主要包括:

1、观察学习,又称“模仿学习”。这是60年代后班杜拉等提出的,他们认为个体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和模仿,可以学习到许多社会行为。
2、认知加工。即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想像、表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将外部世界的信念内部化。
3、角色扮演。个人通过角色扮演了解社会对该角色的期望,并形成与此期望相一致的行为模式。
4、主观认同,又称“自居作用”。弗洛伊德曾以此说明社会道德的内化,儿童认同谁,或以何人自居,就会以他作为自己仿效的榜样。
5、自我强化。指个体在某项活动中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增加了日后依此行为模式行动的可能性。这些机制相互关联,共同实现着个体的社会化。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

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咨询答疑: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