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定义与功能

发布时间:2022-07-13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2396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心理倾向。包含三个成分:

认知成分:它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里印象,包括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情感成分:它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行为倾向成分:它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它具有准备性质。行为倾向成分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它不等于外显行为。

态度的心理功能

效用功能:也叫适应功能,这种功能使得人们寻求酬赏与他人的赞许,形成那些与他人要求一致并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的态度,而避免那些与惩罚相联系的态度。如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就是适应功能的最好表现。

知识功能: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态度有助于我们组织有关的知识,使世界变得有意义。对有助于我们获得知识的态度对象,我们更可能给予积极的态度,这一点相当于认知图式的功能。

自我保护功能:态度除了有助于人们获得奖励和知识外,也有助于人们应付情绪冲突和保护自尊,这种观念来自于精神分析的原则。比如某个人工作能力低,但他却经常抱怨同事和领导,实际上他的这种负性态度让他可以掩盖真正的原因,即他的能力值得怀疑。

价值表达功能:态度还有助于人们表达自我概念中的核心价值,比如一个青年人对志愿者工作持有积极的态度,那是因为这些活动可以使他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恰恰是他自我概念的核心,表达这种态度能使他获得内在的满足。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

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咨询答疑: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