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义的社会化

发布时间:2022-07-13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797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树立利他主义榜样

如果人们看见其他人的帮助行为或读到其他人帮助的故事,是否会更有可能做出帮助行为?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游客不要拿走黄石森林国家公园中的树木化石,一些游客被告知,“以前的游客都把树木化石拿走了。”另一些游客则被告知,为了保护公园“以前的游客从不拿树木化石”。结果后者几乎没有人拿走树木化石。电视上的积极榜样也会助长帮助行为,就像攻击的榜样会助长侵犯行为一样。

通过做出具体的帮助行为来学习

研究显示,不道德的行为能滋生不道德的态度,而帮助行为能促进进一步的帮助行为。儿童和成人都可在做中来学习。在对12岁左右的孩子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如果儿童先被引导制作一个玩具送给医院的其他孩子或者送给一位艺术老师的话,孩子们都变得很愿意帮助他人。孩子们随后在教更小的孩子玩拼图时也更愿意帮助他们。

利他主义的内在动机

要警惕“过度辩护效应”。过度辩护效应指的是,当对一种行为给予超过适度的反馈时,个体可能会将行为归因为奖励这一外部反馈而非内部动机。因而奖励人们本来就会做的事情反而会削弱其内在动机。我们可以将这一原理积极地表述为:对人们的良好行为给予恰到好处的反馈,我们也许可以增加他们自己从做这些事情中得到的快乐。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

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咨询答疑: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