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态度预测行为的影响因素(三)

发布时间:2022-07-13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1326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心境的影响

 Holland 和 Vires 等人研究了心境的调节作用。以往研究证明了在悲切认态下,人们会采用更精细的加工方式,消耗较多认知资源。而在高兴状态下,人们的加工过程则更多是自动的,不而要王动控制的。

在实验中,他们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态度。在关于献血态度的研究中发现,内隐态度在快乐心境的条件下可以很好地预测行为,对献血持消极态度的被试最后表现出较小的献血倾向,而持续枳极态度的被试献血热情很高。但是悲伤心境的条件下,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很小。而基于信念的态度则在悲伤心境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预测行为。

情境的作用

勒温曾指出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函数,即 B = F ( P , E ),其中 B 代表行为, P 代表个体, E 代表环境。环境在态度影响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Wallace 和 Paulson 等人分析了近八百个有关态度和行为的研究,发现社会压力和知觉到的难度将会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当研究中涉及的行为有强烈的外部限制因素时,比如社会压力和知觉的难度,态度对行为的预测效果明显地降低。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行为指引,比如默认的社会规范等等,行为将向既有的行为模式倾斜,而较少受自身态度的影响。相反,当社会压力和知觉到的难度较小时,态度将会极大地影响行为。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

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咨询答疑: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