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表演
自我表演也叫自我展示,它是指人们在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是显露。人们致力于管理营造自我形象,通过推诿,辩护和道歉等方式来支撑我们的自尊并检验我们的自我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想让他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自我表演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2、自我障碍
自我障碍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由于人们对自我的形象很关心,所以毫无疑问,当失败可能会出现时,人们会采用自我障碍的方式来摆脱可能出现的困境。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3、自我检控
自我检控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M.Snyder和Fiske等人对自我检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指出高自我检控的人善于自我表演,能根据情境和他人的需要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而低自我检控的人不善于在别人面前作表演,不看重情境与他人的影响,表达的是自己真实的态度与感受。中国人的自我检控能力较强,比较在乎他人的要求与期望,所以中国人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较强。
4、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心理学家Darly和Fazio把这种现象叫做自证预言。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种自证预言。
5、体像
体像是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的总称。对于体像的解释,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和态度与自我及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躯体经验是自我的一部分;而精神分析学者则把躯体经验看成是人格过程的反应,当一个并不胖的人认为自己胖得不得了的时候,就认为这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界限不清。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