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点效应
焦点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自我观察的时候,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度的现象,它是我们自我认知的一种偏差。Gilovich 等人展示了这种焦点效应。在研究中,他们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穿上某一品牌的 T 恤,然后走进一个还有其他学生的房间。
研究发现穿 T 恤的学生猜测大约一半的同学会注意到他的 T 恤,而实际上注意到他的人只有23%。和焦点效应相对应的是透明度错觉(即人们认为自己隐藏的情绪一旦外露,就会被别人发现的错觉,实际上别人可能根本看不出来。
2、自利偏差
利偏差也称为自我服务偏见,当人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好。
人们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时,也会出现自利偏差。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比平均水平要高。和总体水平相比,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已道德水平更高,更胜任自己的工作,更友善,更聪明,更英俊,更没有偏见,更健康,甚至更具洞察力并且在自我评价时也更为客观。
3、盲目乐观
人们对自己的认知有时候会出现盲目乐观的倾向。Shepperd 指出:人们对未来的生活事件盲目乐观,部分是因为他们对别人命运的相对悲观。例如在 Rutgers 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学生们往往认为自己远比其他同学更可能找到好工作,领高额薪水和拥有更好的房子。而那些悲惨的事情,如酗酒、突发心脏病或遇劫等更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
4、虚假一致性和虚假独特性
为了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我们常常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过分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一致性效应。能力方面,当我们干得不错或获得成功时,虚假独特性效应则更容易发生。人们倾向把自己的智慧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