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效应|跳蚤效应

发布时间:2022-07-06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967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跳蚤效应”来源于一个有趣的生物实验,生物学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的就跳出来了。再把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后来,这只跳蚤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盖子,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

道理很简单,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再改变。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就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往往使他们受限,限制了他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三个泥水匠:“你们在干什么?”甲说:“砌墙。”乙说:“挣钱。”丙说:“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后来前两位的一生碌碌无为,只有第三位成为了一知名的建筑师。因为他清楚自己砌每块砖这小目标同未来一座宏伟建筑之间的关系。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追踪调查。

25年后,这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如下:3%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10%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是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60%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存在社会的中下层,能安稳的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余下27%没有目标的人,仍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动荡不安、时常抱怨的生活。

想改变自己处境的人最多,但很少有人将其化为一个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息。或者曾有个目标,但是像那只杯中的跳蚤一样,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改变。结果,这些人的欲望也仅仅是欲望而已。我们周围有许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应该做些什么,可就是迟迟拿不出行动来。根本原因乃是他们欠缺一些能吸引他们的未来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

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咨询答疑: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