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效应|鸟笼效应

发布时间:2022-07-05 来源:听心教育心理网 809 阅读
公益低价心理咨询,每次100元,需满25岁,每天3个名额,预约咨询:18522868098(同微信)。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

1907年,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但是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时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效应”,又称“鸟笼逻辑”,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效应之一。“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后人将其引申为找到一个合适的“鸟笼”,进而促使自己做一件原本并不想做的事。

经济学家解释“鸟笼效应”是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鸟笼效应”也会造成人的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

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多多关注心理学智库

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咨询答疑:18522868098(同微信)

咨询热线

18522868098

微信咨询

1852286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