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孕育行为,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如果你对我不友好,我也不可能友好的对待你——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概括起来就是一种行为应该用一种类似的行为来回报。我们总是感到有责任回报他人的一切。
互惠原理的威力还在于,即使是一个陌生人,或者是一个不讨人喜欢、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对方先向我们示好,给予我们一些友好的馈赠,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也会大大提高我们答应这个要求的可能性。
在营销时,也常常会利用这样的心理,其中一种形式就是免费试用,当一件商品以免费的形式进行赠送时,没有人会拒绝,而接受并试用该商品的顾客就陷入了一个不得不面对互惠原理的尴尬境地,于是,很多顾客在他们的负债感面前乖乖投降,买下了那些他们已经试用了一部分的产品。
为什么互惠原理有如此大的威力?关键就在于那种令人难以忍受的负债感。这种负债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副迫不及待要卸下的重担。一旦受惠于人,就如同芒刺在背,浑身都觉得不自在。而我们之所以会痛痛快快地给出比我们获得的多得多的回报,就是为了尽快使自己从这样的心理重压下获得解放。
而反过来讲,一个人如果接受了人家的恩惠却不打算回报,在社会群体中也是不被认可的。虽然说在由于条件或能力不允许而不能回报的情况下,也可能得到谅解,但一般来说,整个社会对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而那些反方向破坏互惠原理的人,那只给予却不给人回报的机会,也会遭到排斥。